2025年3月体育学院党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表 | |||||||
序号 | 日期 | 学习内容 | 参加人员 | 学习地点 | 学习形式 | 主持人 | 备注 |
1 | 3月17日 | 1、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全体中心组成员 | 体育学院会议室 | 集中学习 | 刘洪民 |
|
2 | 自主安排 | 1、《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更好发挥教育的支撑作用。 | 全体中心组成员 | - | 自主学习 | - |
|
3 | 思考题 |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深入思考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2、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
2025年3月体育学院教工、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安排表 | |||||||
序号 | 日期 | 学习内容 | 参加人员 | 学习地点 | 学习形式 | 主持人 | 备注 |
1 | 3月18日 | 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更好发挥教育的支撑作用。 | 各支部 全体党员 | 体育学院会议室 | 集中学习 | 各支部 书记 |
|
2 | 自主安排 | 1、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各支部 全体党员 | - | 自主学习 | - |
|
3 | 思考题 |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深入思考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2、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
2025年3月体育学院教职工(非党员)理论学习安排表 | |||||||
序号 | 日期 | 学习内容 | 参加人员 | 学习地点 | 学习形式 | 主持人 | 备注 |
1 | 3月19日 | 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更好发挥教育的支撑作用。 | 全体教职工(非党员) | 体育学院会议室 | 集中学习 | 刘洪民 |
|
2 | 自主安排 | 1、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3、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全体教职工(非党员) | - | 自主学习 | - |
|
3 | 思考题 | 1、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深入思考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2、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